top of page

【傳媒報導】校長訪談:繼續讓學生做課堂主角



「我們學校有一個很重要的哲學,其實也是一句口號,已用了很久,叫『學生做主角』。」樂善堂王仲銘中學校長謝國駿接着解釋:「這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特色,是我們的課堂是自主學習課堂。」

毋庸置疑,自主學習已是這個世紀最重要的學習能力之一,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、多媒體資訊的爆炸,都迫使學子們具備更主動及獨立的思考能力。而學生做主角的課堂,意味上課不再是單向的老師講、學生聽,而是學生主導。「老師的角色是安排不同的課堂設計,讓學生進行豐富的學習活動。」謝校長補充:「即是將課堂畀番學生。」

主導權雖在學生手中,但課堂內容不可能天馬行空,始終須有所依循。而為了在課程內容上能最大限度實踐這套「學生做主角」的理念,王仲銘中學奉行的是4個關鍵概念:自學、共學、互學、導學。

自學,即老師設計教材讓學生自學,同時學生也可透過閱讀書籍雜誌、影片或網上媒體學習相關知識;共學,即以合作學習的模式,完成老師設計的學習活動;互學,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互相學習及評論學習成果。當學生經歷了前面3個學習階段後,有未及了解或領悟的地方,老師便會在導學環節提供協助。

基於以上的安排,老師在教學上所推行的一個理念為「以學定教」,「即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,去決定應該怎樣教、教什麼。」

因此,備課對於王仲銘中學的學生來說已是一種習慣,有時是一些老師派發的閱讀材料,有時則是老師親自操刀的短片。「同時會設有問題,讓同學們先自行去思考、理解。而老師也可以憑這些在課堂前收集到的資料,知道學生對課題的認識有多少。」到上課時,老師便可針對同學的難點去講解,教學效率更高。

「學校推行這套方法6年了,逐年改進調整,至現在大部分科目的課題都已經結合這個方法。」如此靈活彈性的因材施教,教材方面自然需要「度身訂造」了。「全部都係校本教材啦﹗」謝校長笑道。

粵劇與語文課結合

「以學定教」這教學法在學校行之有效,未來,謝校長計劃將電子學習融入其中。「希望增加一些互動學習的元素,譬如可以撳出答案等,令自學的過程更加豐富。」他續說:「我們已經開始做了,但還在起步階段,需要逐步發展。」

謝校長這個學年剛上任,因應前校長的安排,交接期長達半年,至開學時已對學校情況有了全面而清晰的了解。撇除早已運作成熟的教學政策,他也希望能夠為學校注入新氣象。

「對於未來的計劃,我想推的是,將學生的課後活動與課程有所連繫。」他想做到的是,當同學在課堂上學習了某些知識,產生了興趣,希望有更多的體驗時,學校有相應的配套或活動可以讓他們參與。「例如課後的活動、學會,甚至是一些遊學團等。例如關於社區重建,當然香港也有,但外地如澳門、台灣等又是如何去執行的呢?」將學習延伸出去,既做到豐富學習經驗,亦能擴闊同學的眼界。

「我們長跑隊的氛圍很不錯,同學們早上6點9就回到學校練習。」他每天7點多到校時,就會看見同學們練完跑。「他們很乖,好肯跑。」原來每年開學不久,學校都會舉辦一個長跑比賽,「今年我都有參加,路線很有挑戰性呀!」由九龍寨城公園起跑,經過浸會大學、聯合道、浸會醫院等,途中上坡落斜,難度不低。學校體育活動成績不俗,閃避球更是彪炳。「我們有一個中六生是閃避球香港代表隊成員,月初剛代表香港到加拿大比賽。」


寓戲劇於學習漸成學界趨勢,因戲劇活動能將訓練融入藝術中,徹底體現教育的全面性。王仲銘中學中三至中五年級均設有戲劇課。「戲劇課之外,我們更有粵劇課。」謝校長稱,學校之前有一位老師本身很喜歡粵劇,遂在學校成立粵劇學會,至今已有六七年。那位老師雖已退休,粵劇課仍在學校不斷發展下去,他更構思將之與語文學習結合。「那些粵劇的文本都是很好的文學作品」,他補充:「你能將那個劇本清楚唸出來,已經訓練到口語能力,進一步研究那個內容,就正正是語文學習,而老師們亦已開展這方面的融合教學。」

粵劇的精粹固然不只精妙的對白,其造手和功架也有很高的欣賞價值。同學接觸粵劇,學習粵劇,自然不能忽略。「學校之前和教大合作,教大有個項目,找阮兆輝拍了所有的粵劇造手、姿勢等,然後將它放入Xbox,變成一個電子遊戲。」他解釋遊戲玩法:「同學看着畫面上人物的動作示範,然後跟着做,馬上就知道動作正不正確,有點像以前的跳舞game。」

學校去年開始參與這項合作計劃,今年則將遊戲搬入課堂。「每次粵劇課的最後15分鐘便玩這個遊戲,好好玩㗎﹗」謝校長笑道。

萬聖節扮巫婆派糖

作為學校的新成員,學生會否對謝校長感到很陌生?

「佢哋識晒我㗎啦﹗」他笑一笑接着說:「學校的午飯時間比較長,有1小時15分鐘。我吃完飯便會在學校周圍走動,爭取機會和同學們聊聊天。只要是不須開會的日子,我都堅持這樣做。」


謝國駿校長不似一般高高在上的嚴肅長輩,倒像是和學生們一起輕鬆相處的朋友。「前幾天萬聖節,我打扮成一個巫婆的樣子,帶着糖果去找同學派糖。」

記者問是不是學生走來問他要糖?

「是我故意在課室門外偷望學生,等他們見到我時,我又走開,哈哈﹗」他作風如此活潑親切,難怪這麼快已打破和學生之間的隔膜。

在大學時修讀電腦的謝校長,快將畢業的時候剛好遇上科網爆破,他坦言:「這個因素令我對以後從事電腦行業產生了遲疑。」而在大學讀書時期,他曾經參加過學聯一個山區義教活動,他憶述當年的心情:「本來去是為了玩,但後來經歷了整個過程,由準備教材至教導小朋友,覺得很開心,便開始考慮教書。」

最後考取了教育文憑的他,卻以非一般方式投入老師行列。「我本身拉小提琴和中提琴,也教琴。那時我的老師正在做提琴生意,同時會在中、小學辦音樂班,我也很自然地開始幫他。」

帶來直資中學經驗

那段時間,他既在商業市場上奔走,銷售提琴,同時也在不同的學校之間穿梭,教學生音樂。「大學開始就有幫忙做,畢業後便全職做了一年左右的時間。那時接觸了學校方面的人,也認識了古典音樂的業界,是很有趣而難忘的經歷。」

因着對音樂和教育的經驗,謝校長得到第一份教職的學校便是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。「那時我在那裏教數學,也教樂器。」

後來直資的香港兆基創意書院開校,辦了場講座,謝校長對他們推行的藝術教育很有興趣,便去聽一聽。「我聽劉兆康講設計、創意產業、藝術教育,覺得很有趣,便申請到那裏做老師。」

但是當時那份老師聘書只是半年時間,「他們3月請我,份約只到同一年的8月31日。」

謝校長笑着說起原因:「因為如果收不到足夠學生,學校就開不了。所以那時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收生﹗」後來兆基創意書院順利開校,他亦在那裏教了11年,由老師做到校長,擔任過學校的不同崗位。

在直資學校工作了逾10年,謝校長來到王仲銘中學,特別希望在原來學校的基礎上,將直資中學的優點帶來,發展出結合兩者優勢的雙贏成果。

謝國駿小檔案

  • 家庭狀況:已婚,育有兩子一女

  • 學歷:香港中文大學哲學文學碩士、香港中文大學學位教師文憑、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文學士、聖三一演奏文憑(ATCL)

  • 執教科目:倫理科、通識教育、電腦

  • 興趣:照顧小動物、音樂、閱讀、電影

  • 喜愛書籍:Man's Search for Meaning、《蘇菲的世界》、The Christmas Mystery及《笑傲江湖》等


撰文:王嵐(信報)

Comments


入讀王中

bottom of page